1、中国环境发展报告(2012)以全面而深入的视角探讨了2011年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。报告通过多维度的分析,展现了这一年环境与热点事件的科学解读,特别关注了官方公布的数据背后所隐藏的问题。
2、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揭示了煤炭对环境影响的深刻问题。作为主要能源,煤炭对碳足迹的贡献显著,1961年占比仅为10%,而到2008年这一比例飙升至54%,显示出严重的环境压力。[1]尽管交通资源消耗在中国生态足迹中所占比重较小,但报告强调了濒危物种保护的紧迫性。
3、中国环境发展报告,以2009年版为例,是由享有盛誉的民间环保组织——自然之友精心编撰的一份年度环境报告。该报告由中国环境领域的权威人物——自然之友理事长杨东平教授担任主编,汇集了众多学者、NGO的核心成员以及媒体记者的智慧和努力。
通过对煤层气田集输工艺特点的详尽分析,坚持地面与地下充分结合的原则,紧紧围绕煤层气集输工艺技术开展大量的创新、研究、比选等工程技术攻关工作,研究出了一套先进合理、经济适用并符合我国煤层气特点的煤层气田地面集输技术———“枝上枝阀组布站”工艺技术。
a)应结合煤层气集输流程和总体布局,根据适当集中、便利管理、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布置;b)煤层气产量设置井口计量、出站计量或分区块计量。2 煤层气计量可分为三级:一级计量指煤层气田外输干气的交接计量;二级计量指煤层气田内部干线的生产计量;三级计量指煤层气田内部单井的生产计量。
地面抽采在钻完井、测录井、压裂、排采、集输 工艺上与常规油气开采技术基本相同。 1 世界煤层气资源及产业现状 1 资源分布 全世界埋深小于2000m的煤层气资源量约为260×1012m3,主要分布在俄罗斯、加拿大、中国、美国、澳大利亚等国家(图1)。
采用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完井方法,就避免了固井和水力压裂作业,这样只要在钻井时设法降低钻井液对煤层的损害,就能满足工程要求。
二)地面敷设或者架空敷设石油管道与居民区的安全距离不得少于30米,天然气、成品油管道与居民区的安全距离不得少于60米;(三)埋设管道,在农田的,其覆土厚度不得低于5米;在山区的,其覆土厚度不得低于2米;在可以采砂河段的,其管顶距离河床不得少于7米。
SCADA系统在煤层气行业的实际应用,需要结合煤层气集输系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,针对煤层气井所处地理位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和规划,认真把握设计原则、系统功能、系统结构等特性,达到现代科技与煤层气地面集输要求的最佳结合,降低工程投资,促进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进步,确保煤层气科学调度,安全集输。